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shuba.info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亮剑搞援助 > 第641章 旅团长,是否发起攻击?

第641章 旅团长,是否发起攻击?(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和校草同居了 爸爸的粉丝(父女H) 快穿之处处春 她婊起来很美[快穿]NPH 成为血奴领主的禁脔(1v2,血族,强制高H) 不得不做的女海王(NP H) 酣春十泽(校园H  青梅竹马) 修炼从简化功法开始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盖世双谐

栗林忠道少将得知后,立即率领鬼子骑兵追了上来。

不过由于是山区,鬼子的骑兵也只能沿着马道追击。

没多久,鬼子侦察骑兵就与新一团的骑兵遭遇。

新一团骑兵的任务是掩护运输营、高射炮营和机关炮营撤退。

所以,没有跟鬼子正面硬刚,而是与鬼子骑兵周旋,依托有利地形且战且退。

不论是骑兵火力、还是炮兵火力,新一团的骑兵的火力都压制鬼子一头。

所以鬼子骑兵也只能且战且追。

山路间的马道上。

听着后方几公里处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李云龙催促着战士们加快行军速度。

“团长,后边打得挺热闹,要不咱们把机关炮和高射炮摆出来,给鬼子骑兵一梭子,肯定会更热闹。”

团部的马夫张大彪,咧着嘴角向李云龙建议道。

因为张大彪在上次攻打大同的战斗中犯了错误,被李云龙处分罚他当一星期团部的马夫,给李云龙牵马。

所以,这一次张大彪也跟着来了紫金山。

李云龙仔细的观察了周围的地形。

张大彪的这个想法很诱人,但李云龙还是摇了摇头。

虽然新一团有足足100门机关炮和40门高射炮,用高射炮和机关炮打骑兵很爽,但可惜的是这里是山区不太好展开。

而且鬼子骑兵装备有90毫米迫击炮,鬼子的迫击炮可以远程曲线炮击机关炮和高射炮阵地。

李云龙仔细的看了看地图,指着说道:

“前面大约5公里就是同浦公路了,再往北大约15公里,就是新州盆地。”

“咱们到同浦公路上之后,先让汽车营把机关炮、高射炮和两个营的战士,拉到新州盆地上去正面摆开。”

“然后让咱们的骑兵挡在机关炮和高射炮的正前方,等鬼子的骑兵冲锋的时候,咱们的骑兵从两侧散开。”

“这样鬼子的骑兵,就正面暴露在咱们140门防空火力下。”

“嘿嘿嘿……”

“防空火力用来打飞机多浪费,打鬼子的步兵和骑兵,效果比重机枪强多了!”

张大彪双眼中爆出一抹精光。

上一次,新一团全歼日军黑岛骑兵联队,用的差不多就是这个办法。

100多挺轻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直接干掉了黑岛骑兵联队的主力。

而这一次直接换成20毫米机关炮和37毫米高射炮,那威力可不是轻重机枪能相比的。

因为机关炮弹和高射炮弹的威力不仅大,还射速很快,打中鬼子绝对能一穿几,鬼子的军马挨上一发,大罗金仙也救不回来。

张大彪建议道:“还有骑兵第1营、骑兵第2营的轻重机枪、迫击炮也可以摆出来,够骑兵第1旅团的鬼子喝一大壶。”

李云龙看向张大彪,赞道:“你小子脑袋转得还挺快,我正有此意。”

骑兵第1营和第2营的轻重机枪架起来,一共有100多挺。

100多挺轻重机枪的火力,再加上140门防空火力,这火力……

张大彪、贺杰和高天益等众人的目光顿时变得灼热。

随着李云龙的命令下达,运输营载着弹药、机关炮和高射炮走得快了几分。

两个多小时后。

天色快黑。

新州盆地上,140门机关炮和高射炮、100多挺机枪一字排开。

在防空火力和机枪火力的后方,骑兵第1营和骑兵第2营的60毫米和82毫米合计36门迫击炮,已经被架了起来。

炮口指向鬼子骑兵到来的方向。

虽然看不见目标,但是迫击炮数量多,直接上炮火覆盖。

在防空火力和机枪火力的前方。

新一团骑兵第1营和骑兵第2营的1500余骑骑兵战士,面向鬼子骑兵的方向,纷纷抽出了云龙战刀。

蓄势待发。

鬼子的侦察骑兵在2公里开外策马来回打转,根本不敢靠近。

很快,鬼子骑兵中队到了,但是鬼子骑兵中队长看到这阵势,深知进攻就是找死,不敢贸然发起试探进攻。

没过多久,栗林忠道少将率骑兵第1旅团大部队到了。

骑兵中队长策马上前,向栗林忠道汇报道:“报告旅团长,八路骑兵已摆出决战态势,是否发起试探进攻?”

栗林忠道骑在一匹高大雄健的枣红色军马上,身披一席战衣,策马向前几步举着望远镜看去。

只见前方2公里开外,八路新一团骑兵已经摆出决战态势,纷纷抽出了马刀,一副要跟日军骑兵冲锋对砍的模样。

栗林忠道迅速判断出八路骑兵的兵力,大约1500左右,只比日军一个骑兵联队多一点。

1500多把雪亮的马刀在夕阳的反射下映肌生寒。

“旅团长,是否发起攻击?”

在李云龙手里连续吃了两次败仗的骑兵第13联队长西泽勇雄,抽出大佐战刀举于胸前,迫不及待的向栗林忠道询问。

目录
新书推荐: 知生之民 残唐五代第一部:王风委蔓草 何人敢换日月 三国:末将请求出战貂蝉和吕玲绮 帝国余晖之亡国之君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庆余年:重生二皇子,请庆帝赴死 宣和风云录 明日札记 南唐不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