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shuba.info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在亮剑搞援助 > 第145章 胜负犹未可知!

第145章 胜负犹未可知!(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和校草同居了 爸爸的粉丝(父女H) 快穿之处处春 她婊起来很美[快穿]NPH 成为血奴领主的禁脔(1v2,血族,强制高H) 不得不做的女海王(NP H) 酣春十泽(校园H  青梅竹马) 修炼从简化功法开始 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盖世双谐

参谋长楠山秀吉也皱眉道:“就算战车第七联队遭到八路伏击,难道他们50多辆坦克,还应付不了区区八路吗?”

“我看未必,你们仔细看八路手里的家伙是什么?”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场动态的楚云飞却说道。

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前田孝夫冷汗顺着脊背流进了股沟,八路手里的到底是什么武器,威力居然这么大?

……

一上来就是火力全开,鬼子反应的确是很快,但顶不住火力太密集,中弹的鬼子浑身跟触电似抽搐着。

就在战车第七联队发电报摇人的时候,葫芦沟的战斗已进入白热化状态。

“勇气可嘉…”方立功回过神,叹道,“但也不过是无谓的牺牲而已,这股八路恐怕要完了。”

听着传来轰轰隆隆如闷雷般的炮声,方立功整个人都呆滞住。

战车第七联队又来凑热闹。

“八嘎!”前田孝夫惊呼一声,下意识的用双手护住脑袋。

还有重机枪、轻机枪、步枪和冲锋枪。

枪炮齐鸣。

前田孝夫躲过了第一波火箭弹的袭击,但现在他慌得一批。机关炮炮弹击穿了驾驶室里的侧翼装甲,坦克驾驶员被机关炮炮弹几乎射成了两截。

战车第七联队长前田孝夫在车队中间的一辆九七式中型坦克里,而这辆坦克车刚好处在葫芦连接的中间位置。

高兴不到一秒,眼尖的前田孝夫从瞭望镜里看到一枚炮弹拖着尾焰向他所乘坦克射来。

不过鬼子的反应也很迅速,短暂的懵逼后,坦克车上的鬼子就纷纷跳下坦克,翻滚着匍匐躲避,避开爆炸飞来的弹片和碎石。

孙铭也道:“不对,八路还有另外一种武器,像大喇叭一样的武器。”

但是埋伏在两侧的新一团战士手里不仅又火箭筒和机关炮。

“联队长,是八路!”

驾驶室左侧传出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炸声,驾驶员左侧的机枪手也被机关炮击中了。

“纳尼?”筱冢义男豁然扭头,语气难以置信,“八路装备了反坦克武器?大量?”

走到筱冢义男跟前,笠井敏松语气急促:

……

“将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来电,战车第七联队在同浦公路葫芦沟遭到八路伏击,华北司令部命我部立即出动航空兵和步兵增援!”

原本有些被打懵逼的前田孝夫顿时怒火万丈,双目赤红,叫子一样的部队也配袭击大日本帝国战车联队?

“射击!”前田孝夫嘶声力竭的大吼。

玻璃镜的视野中,肉眼可见的曳光弹道射在八路军阵地上,当场有两名八路倒在血泊中。

孙铭的脸上露出一丝佩服,不管结果如何,八路敢主动攻击鬼子坦克联队,这份勇气就足以令人钦佩。

不过因为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即便是强行军,这两个旅团从阳泉和太原赶到白晋铁路,最少也还需要一天时间。

有总比没有好,筱冢义男看向笠井敏松:“命令这3架飞机立刻起飞,驰援战车第七联队。命令,河源县、安化县、和xz驻军立刻驰援葫芦沟!”

“那是…机关炮?”方立功失声道,“这怎么可能?”

坦克里的鬼子机枪射手朝着两侧射击,炮手正在装填炮弹,双方互射的子弹打得飞沙走石。

笠井敏松便道:“电报上说,八路装备有大量反坦克武器,目前战车第七联队被困在葫芦沟,损失惨重!”

一半的鬼子坦克被击中,燃起熊熊大火,随着火势蔓延,坦克车里的炮弹纷纷殉爆,剧烈如闷雷般的爆炸声不绝于耳。

司令官筱冢义男、参谋长楠山秀吉、情报参谋安腾武男和一众作战参谋都在忙碌着。

“嗨!”笠井敏松一顿首,而后快步向通讯室走去。

“楠山君。”筱冢义男扭头问道,“新城机场现在还有几架飞机?”

九七式中型坦克的主炮为一门57毫米的身管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穿甲弹80发,榴弹40发。

“大部分飞机都到晋东南驰援白晋铁路了。”楠山秀吉道,“目前还有3架飞机,其中2架中岛战斗机、1架九六攻击机!”

“看来八路早有准备。”楚云飞沉声道,“胜负还犹未可知。”

从地图上看,葫芦沟距离太原只有50公里,飞机从新城机场起飞不到20分钟就能赶到。

一部分坦克被机关炮打趴窝在原地动弹不得。

“那东西?”听到孙铭的提醒,方立功也注意到了火箭筒,脸色惊疑不定,“难道是八路自己发明的土炮?”

八路居然装备了机关炮,而且还这么多?

还有一小部分能动的鬼子坦克正一边朝着两侧土坡开枪和开炮,一边缓缓开动,朝着土坡开过来。

跟在坦克后的鬼子掷弹筒兵朝土坡的方向打出几枚烟雾弹。

轰轰轰…

烟雾蔓延,遮蔽了一部分战士的射击视线。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知生之民 残唐五代第一部:王风委蔓草 何人敢换日月 三国:末将请求出战貂蝉和吕玲绮 帝国余晖之亡国之君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庆余年:重生二皇子,请庆帝赴死 宣和风云录 明日札记 南唐不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