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shuba.info
首页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

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1/2)

目录
好书推荐: 古仙复苏,一万狐狸拜我为师 这次不当训练家了 最后结局 柯南里的捡尸人 征服之路 我得给这世界上堂课 两界:从关公像睁眼开始 霸武 宇智波:从囚禁扉间开始 导演的快乐你不懂

第230章 《祭侄文稿》

【2004年时候,英国的一个考古座谈会上,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院院长彼得·乌科提出了一个议题:

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文物是否应该归还中国?

一个英国人起身反对: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物存在的最大价值是记录历史。当年我们抢劫中国的一刹那,这些文物和大英帝国发生了联系。所以,它们既是中国的文物,也是我们的文物。我们有理由保存它。

这个观点的后半句话只能说不要脸到了一定境界,前半句话说的倒是没错,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既见证当时的历史,也会被后来的历史赋予新的价值。

就如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的《祭侄文稿》,这篇祭文是颜真卿心怀悲愤直抒胸臆,其中虽有涂抹,但反而更显感情之充沛与真挚。

这篇仓促行书的祭文见证了安史之乱,见证了颜氏的满门忠烈,见证了颜真卿宁折不弯的一生,同样还见证了颜真卿在书法上的精进。

《中国通史简编》赞誉颜真卿,称初唐的欧虞褚薛四人只是二王书法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本人就犹如一支毛笔,用前半生在盛唐汲满了墨水,后半生以身作笔,用自己文昭武烈的一生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大唐倾覆。

颜公去世后,《祭侄文稿》历经名家与皇家内府收藏,先后见证了宋破灭、元一统、明兴复、清入关。

历经千年,原帖75厘米长的字帖,硬生生被接续加长到了530厘米,新接的纸上满是历代收藏者的跋文序言印鉴,也让这幅国宝本身就有的史料价值变得更加丰满。】

“此将待上实乃剖肝沥胆。”

“强词夺理!”

李世民不说话,只是静静观摩着这副泣血祭文。

“军师,归成都前,庞军师在汉中收了个弟子,名唤姜维。”

李靖捋捋胡子感觉这思考的有点远,但亦不失为一个方向。

这封遗书也是如《祭侄文稿》一般,见证了安史之乱以及晚唐衰落。

“这唐有颜真卿,何其幸也。”

说着念出了这文稿上颜真卿的悲愤之问。

不受唐泽,不见唐皇,但依然有归唐之心,若说是忠君,似乎牵强了一点。

但封常清觉得,只要自己死的有价值就行,他希望自己之死能让诸将引以为戒,从而能顺利平叛。

而被他镇守的安西,则是留下了他的功绩与英名。

书法亦是李世民的兴趣爱好之一,虽工二王字,尤善飞白体。

即使“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即使“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

“朕乃爱宝心切!后世不亦有说,纸寿仅千年。”

法正在一边笑道:

“如今既有良纸,亦有装裱技法,军师当为后辈多留真迹。”

“看来即便过千年,寡廉鲜耻之辈亦不少也。”

离天子愈远,自决之权也就愈大,好让将帅能便宜行事。

另一边孔明还在拉着法正详细询问:

“此前通光幕送后辈真迹,后辈不信罢了。”

“吾逢乱世,遇孔明方可叹,何其幸也!”

糜竺笑道:

侯君集跟上老将军的想法,接着道:

“且从这夷州往东北,海上每隔二三百里便有岛屿,或可为中继,而趋倭奴国。”

如此的天下至宝反而被夷州主动借出送往倭国展览,说的好听叫文化交流。

侯君集倒是若有所思:

“若依彼辈之蛮理,我等以刀兵加其身,便可予取予求?”

张议潮手抄《封常清谢死表闻》流入法国,如今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安史之乱中,本是回京述职的封常清被卷了进去,潼关被斩。

谁为荼毒?后世没有明说,但李世民有自己对于兵权的看法。

只可惜这英虽不明地理,但应当离的颇远。

“唐之尊立,唯赖此辈,武烈磅礴之心,凛冽万古。”

小日子与我们之间有着同样的国仇家恨。

《祭侄文稿》见证了一千多年前的一段国仇家恨,如此重逾泰山的至宝却被夷州几个别有用心者主动送到小日子展览。

张松对此感慨颇深,拿起面前的一叠纸用手指拨了一下,感受着手感道:

“若非主公入益州,我等何从得知好纸之便利?恐还为竹木简牍之累。”

虽然早就知道京城有一位写字很好看的大家蔡邕,但对于绝大多数只能用用得起简牍,咬咬牙才能用得起绢的人来说,买不晕墨的左伯纸练书法?多多少少有点奢侈了。

长孙无忌跳了出来。

不过随即法正想起来一件事,道:

“唯望我唐,少一些如此枉死之忠烈。”

“夷州……”李靖坐的位置离地图颇近,伸手便能触碰到:

“这历代书法之变,看来亦暗含科学之道。”

“陛下欲扬海军,当取夷州珠崖。”

毕竟这张议潮自出生起,安西就已经被吐蕃占据。

颜公自己定然无法想到,时隔千年,他的祭文还能见证卖国贼的丑恶嘴脸。

众人首先回头去看他们的陛下。

“若是有生之年再能复西域,除倭患,则亮此生无憾矣。”

杜如晦则是另一个看法:

“这封常清,应称得上后世那文山公所说的正气之臣。”

至去岁冬,将作监的中校署增设一位中校令,下辖二丞十监作,掌供海师诸事。

“大家爱惜国宝,当受赞誉!”

但,卢浮宫不会把《蒙娜丽莎》外借,埃及不会将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外送。

在这封绝笔奏章中,封常清简单回顾了平叛的战役,不甩锅,主动揽责,表示自己被杀是应该的。

又过了千年之后,十九世纪初莫高窟遭难,大批文物外流。

“这对师生,都是好汉子!”

而且文物上有个说法,纸寿千年,绢本折半。

……

一时不察,竟被庞统捷足先登?

“这玄宗能将时局败坏至此,实乃惊人。”

刘备拍拍孔明的手背,感慨道:

“此乃备立身之本,亦乃后辈偏爱之本,不敢忘也。”

失一元老,贻朝廷羞。

“这后世,写字还怪好看。”

并道:“书体非亮所长也。”

糜竺笑眯眯:

“纸乃佐世之物,能兴文,能利民,能开民智,能造社稷,亦能灭敌讨贼,后世之赞誉,名副其实。”

《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考虑到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据说被二凤带到了棺材里,那说《祭侄文稿》是存世的第一行书也未尝不可。

由此李世民反而有点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了:

一千多年前的纸质祭文,展一次伤一次,看一次少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文娱真是我副业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娶媳妇儿吧! 智能生命春花 四合院截胡秦淮茹我后种下末日菇 都市:道长别修仙了,我快笑死了 参加武考后,我一路无敌 都重生了谁还要脸啊 综视:家妻孟钰,我带孟德海狂飙 神医王富贵 四合院:我成为了易中海侄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