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shuba.info
首页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26.第226章 四万义军

226.第226章 四万义军(1/2)

目录
好书推荐: 古仙复苏,一万狐狸拜我为师 这次不当训练家了 最后结局 柯南里的捡尸人 征服之路 我得给这世界上堂课 两界:从关公像睁眼开始 霸武 宇智波:从囚禁扉间开始 导演的快乐你不懂

第226章 四万义军

唐肃宗……李世民熟悉又陌生的帝号。

略一回想便记起来了,这似乎是创立武庙的那位来着……

不过李世民面色淡然,轻咳一声:

“也不知武侯看到此说作何感想。”

这个房琯的能力,李世民自然也是不信的。

对于这玄宗的朝廷,李世民有一套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

离玄宗越近的臣子,是酒囊饭袋勾心斗角之徒的概率就更大。

名将出自边镇,忠谨良臣在常山、平原郡、河东、洛阳,就是没有长安的。

因此这房琯的能力,真的需要打个问号。

“无能之辈无非也就博得武侯一笑。”

房玄龄觉得诸葛武侯多半只是无奈,但对这个正主倒是有点不自信:

“这房琯也姓房,不会……”

“这李亨无愧乎玄宗亲子。”

李世民一笑:

“克明,此辈可畏大唐兵威。”

不能见面,实属遗憾。

而对于房琯,徐庶感觉真是没眼看。

【房琯是肃宗不愿回想的黑历史。

河西陇右安西三镇,十三万戍边精卒,本应该威慑百国,横行边疆的大唐武士。

孔明为自己这个朋友担心。

“且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比起这房琯,胜之千百倍。”

当时有人劝说房琯:叛军有精锐曳落河,不可不慎。

对于房琯的飞快升迁,他并不觉得羡慕,只觉得这是大唐百姓身上的又一重灾难。

房琯领五万精兵分三路,兵发长安!

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出发,房琯刘贵哲率中军从武功出发。

双方会师陈涛斜。

他命士兵以刀击盾,大声鼓噪,以恫吓牛车使其缓速。

“这房琯仅会粗俗之言,如何能比之孔明?”

“难怪这肃宗要去借助回纥之手。”

这两支兵马合计四万人作为前锋,另有南军一万人由杨希文率领,从宜寿出发。

杜如晦拿自己开玩笑安慰道:

“玄龄兄何必担忧,儿孙只要不造反,富贵清闲且由他。”

侯君集想明白自己多幸运之后,态度恭谦不少,正虚心与李靖请教对于这战局的看法。

既无谋略,也无应对方法。

法正瞧着主公与孔明的相和,很是羡慕。

赵括能被破格提拔,除了本身能说会道之外,也是沾了父亲赵奢的名将恩泽。

而且即便这房琯是自己后辈,相较于什么皇家传统、李家戏码也都要好得多吧?

九月被玄宗授招讨西京、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

“且叛军占据这唐之两京,乃大唐官军所必救,叛军官军,攻守之势易也。”

“挟天子以令天下乎?”

至此,房琯一仗直接废掉了李亨东拼西凑起来的家底,导致李亨为了平叛不得不求助于回纥。

陈涛斜又名陈陶,路过此地打算去投奔唐肃宗的杜甫也被叛军顺手抓了。

“孟冬十郡良家子……”杜如晦感觉手上的笔竟也如此沉重。

【陈涛斜之战就是在这荒诞可笑的前奏中,拉开了帷幕。

而这杜甫在数百年后游览成都古迹凭吊他。

但可惜并没有。

作为策应的南军在一天后进入战场,此时安守忠携大胜之势打的唐军难以还手。

他曾以为大唐这百年极盛之世,应是轰轰烈烈的垮塌的。

如何使用这好不容易攒出来的家底打出威信,成了肃宗心头的头等大事。

后来杜甫写了《悲陈陶》哀叹此战: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史书没详细记载,但安守忠见到唐军的时候应该是傻眼了的。

“郭子仪李光弼所率的河东兵马?”

“全赖此刻舟求剑之辈,反倒成就叛军虚名!”

这个想法虽然大不敬了点,但房玄龄反而发现自己心态也放平不少。

在灵武登基的肃宗很快攒出来了一波家底,河西、陇右、安西的援军到来,有了接近于六万可战之兵。

“朕说的是这肃宗。”

“这杜工部真乃命运多舛……”

嗯……他通过光幕去看数百年后的杜工部。

魏征跟风道:

“何止不足成事?若其尚有自知,当自缢以留颜面!”

“可……”

刘备都有点不自信了:

“这唐授官宰相,如此随意?”

而房琯靠着出众的口才把肃宗迷得神魂颠倒,不仅给房琯刻意优待,而且军机要务都要房琯参与决策。

……

“孔明出山时有《隆中对》之策传名天下。”

随即刘备转向自己军师笑道:

于是房琯短暂、传奇、荒诞的几个月开始了。

而且李世民的思考更加高屋建瓴:

“这支兵马一去,肃宗再无凭依,而大唐节镇唯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文娱真是我副业 徒儿你无敌了,下山娶媳妇儿吧! 智能生命春花 四合院截胡秦淮茹我后种下末日菇 都市:道长别修仙了,我快笑死了 参加武考后,我一路无敌 都重生了谁还要脸啊 综视:家妻孟钰,我带孟德海狂飙 神医王富贵 四合院:我成为了易中海侄子
返回顶部